信息技术中心
前沿资讯
当前位置: 首页>>信息资讯>>前沿资讯>>正文

未来教育的三个改变

2020-04-16 16:40  

当人类步入信息社会,教育的形式也就开始发生变化。工业时代的教育注重整体,注重规模,注重标准化、同步化,对个体的关注不足,而差异化、个性化恰恰是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和要求。

我们的大学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?答案是要有创新能力,拥有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人。

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在《第四次工业革命》一书中提到,以后“对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技能和系统性技能的需求,会远远高于对身体能力和知识性技能的需求”。这就是新时代的新创新。以“求异”的思维去提升“求变”的能力,以不变应万变,以“解决问题”的目标去提升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”。

伴随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,教育的支撑体系也随之发生改变,未来教育必然是架构在互联网上的新教育,将直接在三个方面引发教育的重大改变:学习环境、教学内容、教师角色。

第一,学习环境的变化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物理空间,重构教室、学校、图书馆、实验室……以空间的改变满足和促进不同的学习需求;我们要拓展教育资源的类型与形态,以跨学科、自组织方式重塑资源的组织形态,构造开放、通用、优质的教育大资源空间支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;我们还要打造高效、互联的社交空间,以社区、共同连接的方式推动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。

第二,教学内容的变化。我们要以学习者为中心重构课程体系,积极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研讨,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、教学改革实践中;我们要积极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课堂建设,优化课程体系,满足21世纪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,培养合格的数字公民;我们还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实时评价体系,依托教育大数据、数据挖掘等技术构建多元化、智能化、个性化和数据化的教学评价技术,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满意度。

第三,教师角色的变化。环境变了,教学内容创新了,方法创新了,评价创新了,但教师的能力跟不上同样不行。所以教师的能力构建至关重要。我们需要促进教师自我角色的转型,21世纪的教师将不再始终处于知识传授者的地位,而是更多作为导学者、组织者、合作者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;我们还需要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,完善教师能力标准,将信息素养纳入教师资格准入和考评制度,构建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“数字教师”培养体系,着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。惟其如此,才能主动适应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教学创新与变革。

(本文刊载于《中国教育网络》2018年7月刊)

上一条: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:应对危机、化危为机、主动求变,做好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及课程资源建设 下一条:大数据驱动教育评价变革

关闭

分享到
热点文章